點滴分享-Helen Mayhew

Helen Mayhew 「Super!」、「Excellent!」、「Give me five!」…沙圈中充滿了教練和義工們鼓勵的聲音。香港傷健策騎協會是一個滿載正能量的地方,每個人都是親切和友善的。 我從朋友口中認識協會的,起初根本不認識馬匹,甚至接近牠們會令我感到很緊張。不過很快我便發現在協會當義工實在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在這裡我學會了很多有關馬匹的知識,還學會怎樣照顧智能或身體上有障礙的小朋友。當看見騎生的自信心逐漸提升和他們騎馬時的歡樂笑聲,我得到的滿足感已非說話能夠形容了。 簡單來說,在這裡當義工實在令我滿載而歸! 相中左邊的陪騎員是Helen Mayhew。

點滴分享-李世恆

李世恆 我兩年前離開職場,以前也曾在騎術學校習騎,希望能延續與馬兒一起的美好時光,於是,二零一一年九月便申請加入香港傷健策騎協會薄扶林中心當義工。 我從前沒有和傷健學員相處的經驗,最初加入香港傷健策騎協會的意願是做領馬員,想想可以伴著馬兒玩耍就好了。但後來我被指派為陪騎員,其工作性質更能擴闊我的視野,令我深深體會學員所付出的努力及義工團隊的互勉精神。在過程中,我可直接感受到騎生的喜悅(亦有時候感受到他們的失落)。他們的笑聲,歌聲及各樣的身體語言,交織成了每一節課堂的片段。 我是一個緊張的人,每當學員未能完成導師指定的動作,總會感到十分焦急,偶而作出不適當地的協助,後來經過導師們的叮囑,不能過度幫助學員,要相信學員有足夠的能力來執行導師的指示。其實習騎只是一個訓練過程,最終目的是希望學員能愉快地騎馬,從而建立自信心,能無懼面對社會挑戰,並不是要求每一個學員成為馬術高手。 記得在一篇馬術治療的文章所提及,馬術治療並不是讓學員坐在一匹只有四隻腳的馬上,而是通過導師、領馬員、陪騎員及其他人員組成的團隊,扶助學員一起前進。義工隊和學員在互動中不斷學習和溝通的精神,和對馬兒的尊重,這大概也是我們團隊日常工作的寫照。 每次下課後,我總對協會馬兒作出致意,牠們才是任勞任怨的義工。我想學員們將來也許記不起這裡的工作人員,但一定不會忘記那群亦師亦友的馬兒。 相中身穿深藍色衫者乃義工李世恆,正與騎生進行互動。

點滴分享-梁慧貞

梁慧貞 我是透過義務工作發展局的轉介而參加香港傷健策騎協會的義工培訓計劃。其間認識到不同國籍的義工,而兩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除了向我們講解作為陪騎員應如何協助傷健人士策騎外,更指出學習策騎對傷健人士身心的好處,例如可改善他們的平衡,鍛鍊肌肉及提升自信等。 在以後協助傷健人士策騎的過程中,我充分體會到策騎對他們的好處: 克服對馬匹的恐懼,專注聆聽指令,控制肢體以策騎,透過各種小遊戲與他人溝通,更可親近大自然。從小朋友及家長的笑容中,可見這是十分愉快的經歷。 回說我在這裡當義工的感受: 能近距離接觸馬匹,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 加上可愛的小朋友,親切的義工朋友,專業的導師,優越的環境,讓我覺得在這裡擔任義工的工作除十分有意義外,也非常享受其過程,何樂而不為?希望你們也可考慮成為我們一份子。 相片左邊乃陪騎員梁慧貞

點滴分享-郭二鳳

郭二鳳 我在香港傷健策騎協會的工作 郭二鳳,物理治療師 參與香港傷健策騎協會的義工工作確實改變了我的生活,如果18年前我沒有加入協會,我不能想像我的生活將會如何改變。 我是一名執業物理治療師。十六年前,我發現了香港有一個我很有興趣的馬術治療師培訓班。雖然我自幼騎馬,但中間停止了許多年;我不知道什麼是馬術治療,但課程的參加者是物理治療師。好吧,讓我嘗試一下,在那裡,我開始了香港傷健策騎協會的工作。 坦白來說,我不能完全講出什麽是馬術治療,因為我不是一位馬術治療師。從我在香港傷健策騎協會裡所學和所做,簡單地說,馬術治療是運用馬匹不同的活動及步法為有需要的騎者進行多方面的復康治療。 「Hippos」出自希臘文,意指「馬」,所以,馬術治療的文法意思是以馬輔助的治療。早在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在古希臘寫了一章“自然運動”,並提到馬術治療 [http://health.uml.edu/thc/HealthIssues/Hippotherapy/Hippotherapy_Website.html] 。在公元300年,馬術被用作為治療受傷士兵一種方法。在1952年,在赫爾辛基奧運會上,利茲聯海特爾贏得了馬術運動的銀牌,向世界展示了她如何利用馬術幫助她從脊髓灰質炎康復過來。在1960年代,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馬開始被看作成一種輔助性物理治療。 馬術治療利用馬匹的三維動作作為治療工具。馬術治療對騎手是一對一的治療,經由醫生建議,團隊包括一位認可的馬術治療師、一位專業領馬師和一隻已受訓的治療馬匹。治療的重點著重於功能性目標例如坐,行走,自理等。騎手不是被教導騎馬的技巧及控制馬匹,而是學習如何協調馬匹的動作,以改善神經肌肉反應 [Palaestra 2008; 24(1)]。根據騎手的反應,在治療過程中,騎手不斷地由馬術治療師評估和修正。馬術治療的目的是提高神經系統的認知能力、身體活動、組織和專注力[The Exceptional Parent, June 2007] 。它在歐洲、北美和加拿大均被廣泛應用;但此刻,在香港我們暫未有認可的馬術治療。 另一方面,復康性/治療性策騎也適合不同類型的傷健騎手以作娛樂活動之用。由專業策騎教練或香港傷健策騎協會的策騎教練聯同義工的合作下,騎手被教導正確的騎馬姿勢和策騎技巧,透過學習騎馬,令騎手提高肌肉力量,身體耐力,軟組織的彈性,肢體協調,感官輸入,成就感,自信心,情緒狀況和溝通技能。 在香港,傷健策騎協會對傷健人仕提供了復康性/治療性策騎課程,騎手主要來自特殊學校。我身為一位騎手和物理治療師,有時候,我會探訪由不同的協會教練所教授的課堂,和他們討論有關騎手的健康狀況,制定策騎計劃,並設定課程目標。在香港傷健策騎協會,其策騎課程結構介乎於復康性和治療性之間,因為協會也同樣設定了在馬術治療中的功能性目標給騎生達到,但協會沒有提供一對一的治療課程。 在英國,很多傷健策騎中心與香港傷健策騎協會一樣,均有物理治療師到中心探訪,他們與策騎教練一起合作提升傷健騎手的身體機能、心理及社交功能。不像其它的治療、馬術治療或復康性/治療性策騎不需由專業醫療人員轉介的。 在香港,騎馬被視為上流社會的休閒活動,而不是在普通人群中流行。一般人對馬術治療或復康性/治療性策騎未有了解,很多專業醫療人員對此也認識不多。在其他的國家,它不是物理或職業治療師的教學範疇之一。在依靠實例證明的醫學世界之下,由於馬術治療或復康性/治療性策騎缺乏有力的研究,所以變得為較弱的治療方式。這都是其中一個因素使馬術治療或復康性/治療性策騎不能成為大眾普及的另類療法。 近年,香港傷健策騎協會對推廣此項服務下了不少功夫。協會在復康策騎對本地騎手之好處的課題上展開了小規模的研究。希望在今後的歲月裡,香港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非凡的服務。 我時常告訴我朋友,我在香港傷健策騎協會的工作是寂寞但富有挑戰性的。在過去的十八年,我看著很多年輕騎手長大,變得强壯、快樂和更自信,這份動力驅使著我不斷前進。我的家人和朋友總是抱怨我花了很多閒暇時間給協會,我不得不承認,香港傷健策騎協會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我非常享受在協會的工作。